日交易4亿笔,秒交易30万笔,探秘深交所新一代交易系统
2016.07.10 16:05 大数据概念股
深交所大楼7层的信息技术中心大厅,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新一代交易系统每秒交易量、委托处理时延等数据(见上图)。由深交所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交易系统可容纳的投资者账户数超3亿个,证券数量从原有系统的5千只可扩大至5万只,具备每秒30万笔委托的处理能力,日处理委托数超过4亿笔,是原有系统的3倍,平均委托处理时延约为1.1毫秒,仅为原有系统的百分之一,而五年总体成本仅是原有系统的1/3,整体支出下降63.3%。
2016年6月6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开市钟的钟声,开启了新一代交易系统的正式投产和成功运行。
这不仅意味着深交所交易系统在自主可控能力、市场规模、日处理委托容量、安全可用性方面已跻身世界第一梯队,可以支撑深交所未来十年的业务创新,而且标志着我国证券交易已进入全新的“高铁”时代,全面提升了深交所在全球证券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加之中国证券期货业南方信息技术中心(简称“南方中心”)的正式投产,为深交所未来的国际化和技术输出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成立于1990年的深交所,经过25年发展,已基本建立了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协调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截至2015年12月31日,深交所拥有上市公司1746家,市值达到23.61万亿元,成交总额为122.50万亿元,2015年深证成份指数较年初上涨9.93%,已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证券交易市场之一。
放眼全球,高效率、低成本、利润最大化是全球所有证券交易所都要追求的目标。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上,国际一流交易所纷纷应用新的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进行电子自动撮合交易。深交所以“世界一流交易所IT”为愿景,制定了“技术先行、自主可控、整合资源、持续优化”的IT战略。
记者日前深入深交所,深度探秘这套新一代交易系统背后的技术秘密。
-
花了8年时间,从封闭转向开放
深交所为了自主研发新一代交易系统,历经6年漫长布局,2年的升级。
2008年前后,美国和欧洲证券市场又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美国颁布了NMS修正法案,要求建立全国统一的证券市场,在任何一个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股票,可以在其他交易所进行撮合交易,这导致证券公司选择交易快速、时延短、价格低的交易所进行撮合交易,因此全球各大证券交易所开始竞争,并更新交易系统,甚至纷纷抛弃传统最常用的封闭主机交易平台,采用开放平台,打造更快速度、更低时延的证券交易系统。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和国内证券市场新需求的双重挑战之下,一直在跟踪全球交易所技术动态的深交所信息技术中心,于2008年提出了建设新一代交易系统(内部称第五代交易系统)的设想。
规划之初,深交所面临两难选择:是沿用传统封闭主机交易平台,还是引入开放平台?是自主研发还是购买?这也是大多数交易所技术部门所面临的选择难题。
深交所副总经理邹胜认为:“既然决定要做,就要向国际一流交易所看齐,采用开放平台,构建全新架构;而如果没有自主研发的技术能力,国际一流交易所的目标就无从谈起。”
邹胜一直把纳斯达克、德国交易所等一流交易所IT作为深交所信息技术中心的发展目标。纳斯达克-OMX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自主研发技术能力最强的一个交易所技术集团,向全球输出了70套左右的专业证券系统;而德国交易所的技术部门也有1500名员工。
据邹胜向记者回忆,当时信息技术中心面临最多的疑虑主要有两个:
1. 其一是新一代交易系统采用基于高速消息总线的分布式大规模并行处理架构,这种架构具有高可用和扩展性强的特点,与纳斯达克、德国交易所等先进交易系统的主流架构一致,但该架构采用开放平台、开源技术,其基础硬件设备不再需要价格昂贵的(上亿元/台)大型主机,采用价格低廉的普通国产服务器即可运行,技术成本仅为传统主机封闭平台的三分之一,这么廉价的平台能不能达到高可用性、高安全性?
2. 其二是深交所的技术团队多年来基于主机平台进行开发,他们的技术储备、技术能力能不能迅速转型并掌握开放平台的技术,这也是一个主要挑战。
为了打消主要领导和运维人员的疑虑,邹胜表示,首先把新一代交易平台的目标定位于可用性不能低于现有平台,能够达到和超过现有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把性能、效率、时延放在第二位。
在这个理念下,信息技术中心对技术架构上进行了充分设计和测试验证,采用国际最高标准的零数据丢失高可用设计与部署策略,实现两地三中心、同城热备与接入双活的应用架构部署,故障自动切换时间大幅缩短,灾难恢复更加快速。
可用性实测结果表明,系统在面对一般硬件错误、主中心故障时,可在10秒内完成自动切换恢复,同城灾备切换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相比原有系统缩短了80%以上,从而保证整个系统可用性。
项目规划分三期推进并在2011年初完成,包括现有系统评估及优化、国际主流证券交易所最佳实践比较分析、关键技术方案验证测试、各项专题研究分析、业务和技术蓝图规划等工作,最终明确了两个重要的技术路线:“坚持自主研发;采用开放平台,应用开源技术”。
新一代交易系统研发的实施历时四年。具体实施中的最大挑战在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因此不能简单照搬国际交易所的技术架构和业务模式,必须结合业务需求自主设计开发,比如对于交易公平性、交易前的风险审核等需求的特别设计。
从2011年11月正式启动至2013年5月,深交所实现了第五代交易系统核心架构,并对关键技术进行了验证;2013年6月开展二期系统建设,项目进入全面研发实施阶段,2014年实现了主要业务功能,包括股票期权业务需求,2015年1月19日新一代交易系统率先应用于深市期权全真模拟交易,6月底前完成了期权系统投产的所有准备,并于12月底所完成了所有上线功能开发,于2015年12月31日顺利交付。
在完成各项系统的市场测试及上线准备后,于2016年5月9日实施了第五代交易系统的切换试运行,6月6日开始正式上线运行。
与原有交易系统相比,新一代交易系统具备六个主要特点,即更安全、更高效、更公平、更便捷、更灵活、更经济。
-
交易到底有多快?
分别于5月9日、6月6日协同完成系统切换上线的券商已发现,深交所新一代交易系统的处理速度明显快于上一代系统,委托处理时延、行情传输时延大大缩短。新一代交易系统时延监测显示,在实际委托峰值超过14万笔/秒的生产运行中,委托处理平均时延约为1.1 毫秒,率先解决了大规模散户市场的低时延交易。
同时,细心的投资者可能会发现,距离深交所交易系统较偏远的西北地区的投资者,也可能抢到上市首日新股或一字涨停股票,不再像过去那样由于区域问题造成的网络延迟,而几乎无法买到相应股票。这是深交所新一代交易系统为了满足当前市场环境下交易公平性而做的独特设计。
深交所信息技术中心对新一代交易系统中自主设计的“首笔委托同时到达技术”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数据显示,华南、华中、华北、华东等地不同新一代交易网关发送的首笔委托订单近乎全部同时到达深交所交易系统,从而消除了地域差异对首笔委托参与竞价的影响。
新一代交易系统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实现对各类新产品和新业务的灵活支持,使新业务的上线周期大幅缩短,最快可通过参数化配置于一周内实现。目前已经可以支持现货与衍生品一体化交易、深港通等业务,具备包括竞价交易、协议交易等境内外主流交易模式在内的多元化市场服务功能。
为了降低交易风险,新一代交易系统还设计了全球特有、功能完善的前端风险控制机制,目前交易前的交易权限控制覆盖12000多个交易单元及1.9亿个证券账户,交易前股份风险控制包含5000多万条记录,交易前衍生品资金风险控制覆盖100多家交易参与人。此外还通过全流程实时监控技术在度量监控精细化、交易管理实时化、运行操作图形化等进行提升,牢牢把控各种可能的市场运行风险。
新一代交易系统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接入方式,同步支持兼容国际通用FIX标准的STEP协议和二进制专有协议,同时提供可支持互联网接入的交易终端,为深交所开拓正在筹备中的深港通,以及国际化业务打下基础。
而新一代交易系统的五年总拥有成本仅为原交易系统的三分之一,整体支出下降63.3%。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交易系统不仅支撑着深交所的全新发展,还借此培养了一个既懂证券交易业务又懂技术的团队。技术输出也是深交所自主IT战略的长远布局。
大数据概念股:东方国信、易华录、拓尔思、银之杰、东方网力、天玑科技、科华恒盛、宜通世纪、荣之联、紫光股份、海兰信、创意信息。
大数据概念股
那么问题来了:最值得配置的大数据概念股是哪只?即刻申请进入国内首个免费的非公开主题投资交流社区概念股论坛参与讨论!
申明:本文为作者投稿或转载,在概念股网 http://www.gainiangu.com/ 上发表,为其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决策请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