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须提速
2016.07.19 06:28 供给侧改革概念股
从国内来看,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消退,整体经济增速放缓;从国际来看,全球贸易格局不断变化,低端产业向东南亚转移、高端产业向欧美国家回流,贸易摩擦频繁。内忧外患之下,中国外贸虽呈现出诸多亮点,但仍然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下半年须着力推动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以期实现进出口回稳向好和转型升级。
“总体来说,上半年外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下行压力较大,但也有一些积极变化。我国外贸回稳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7月14日,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王东堂就今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数据进行解读时表示。
海关总署7月13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17127亿美元,同比下降8.7%。其中,出口9855亿美元,下降7.7%;进口7272亿美元,下降10.2%。
在上半年进出口数据“双降”的背景下,下半年外贸走势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下半年外贸形势将相对稳定,须稳中求进,将加速推动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重点,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标准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向外贸回稳向好目标发力前行。
上半年数据喜忧参半
王东堂指出,上半年我国外贸运行主要呈现五大特点:一是民营企业仍是出口主力军。上半年,民营企业占全国外贸出口的46.7%,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二是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好于总体水平。三是大型成套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保持正增长。四是新型外贸商业模式进出口增长较快。跨境电商货物、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正成为新的外贸增长点。五是部分大宗商品进口数量保持增长,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许维鸿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将外贸形势与当前我国稳增长、调结构的整体宏观经济格局相结合,不能仅凭数据判断外贸形势好坏。“上半年数据可谓喜忧参半,外贸下行是宏观经济结构调整中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
许维鸿进一步解释称,在当前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宏观经济政策背景下,进口必然会面临下行压力。出口方面,虽然呈现下行趋势,但相关产业链和产业机构完整性并未发生改变。此外,贸易顺差的进一步扩大有助于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是有利因素。
外贸形势面临内外双重压力
今年以来,商务部对20个省市以及电力、船舶、汽车等70个重点行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密切跟踪50大市场变化情况,对全国3000家外贸企业开展问卷调查。从调研情况看,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综合要素成本持续上涨、产业和订单向外转移加快、贸易摩擦增多。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白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上半年外贸数据“双降”受到了来自内外部的双重压力。外部因素方面,全球贸易格局不断变化,低端产业向东南亚转移、高端产业向欧美国家回流,贸易摩擦频繁;内部因素方面,国内劳动力成本优势消退,整体经济增速放缓。
白明认为,下半年外贸工作重点在夯实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核电、高铁等新兴优势产业,同时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对当前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外贸企业需要作好思想准备。下半年应注重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稳固民营进出口企业优势。”许维鸿说。
下半年外贸继续向回稳向好目标发力
白明表示,去年外贸基数对今年外贸数据影响较大,此外,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将继续影响下半年外贸形势,但我国外贸回稳向好的根本性态势没有改变。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发布多项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政策措施,在相关稳外贸政策持续发力、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成效显现等多方面有利因素的推动下,下半年外贸形势将相对稳定,继续向回稳向好目标发力。“随着加快贸易便利化的稳步落实,对外自由贸易协定的继续推进,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提速,下半年外贸形势会相对平稳。”白明说。
王东堂强调,下一步,商务部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工作机制,聚焦工作重点,细化分工方案,狠抓各项政策落实工作。一是积极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等外贸新型业态发展,创新和完善相关监管政策,培育外贸新的增长点。二是鼓励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和营销网络,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走优质优价之路。三是继续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四是着力推动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传统发展优势,鼓励和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标准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千方百计实现进出口回稳向好和转型升级。
供给侧改革概念股:河北钢铁、杭钢股份、西宁股份、重庆钢铁、太钢不锈、罗牛山、雏鹰农牧、际华集团、华纺股份、孚日股份、鲁泰A、宋城演艺。
供给侧改革概念股
那么问题来了:最值得配置的供给侧改革概念股是哪只?即刻申请进入国内首个免费的非公开主题投资交流社区概念股论坛参与讨论!
申明:本文为作者投稿或转载,在概念股网 http://www.gainiangu.com/ 上发表,为其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决策请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