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VR游乐设备崛起 VR线下体验馆开启商业化运作阶段
2016.10.28 08:17 虚拟现实概念股
随着今年下半年VR技术进入爆发期,传统的VR线下体验早已经不是一个蛋椅加一副VR眼镜能满足的了。VR跑步机、单人VR背包、飞行模拟舱、VR驾驶座椅、等普通民众难以购入的大型外设正逐渐加入VR线下体验。
虽然国内小型的VR体验馆具在数量上仍占据整个VR线下体验的大头,但随着个人VR设备的普及,这类主打试玩体验的中小型VR体验馆无疑将慢慢失去吸引力。而规模较大的VR体验中心、VR主题公园,利用其独特的大型VR游乐设备,依然能对普通民众形成较高的吸引力。
VR线下体验迅速向室内大型游乐设备靠拢
按照目前的趋势,VR线下的体验已经从依靠小型设备的单人体验馆大步跨入依靠大型设备取胜的VR体验中心。从最早的小型体验馆模式落地到如今VR线下体验大量转向拥有大型设备的VR游乐项目,才过了不到一年时间。
从现阶段来看,目前VR的线下体验按规模、概念不同可分为VR体验馆、VR游乐中心、VR主题公园这三类。
1. VR体验馆
首先来说占地10-50平米的小型VR体验馆,这类体验馆因为设备较为单一,以较为成熟的HTC Vive为主,少数辅以蛋椅等外设增强体验。VR体验馆一般只能同时支持1-10名玩家进行VR体验。相信大家在商城、网咖、电玩城都见过此类占地不大的线下体验馆。
小型VR线下体验馆更多是为了展示基础的VR设备、使用户感受虚拟现实技术带来新奇体验。这类VR体验馆因为开设成本低,在国内拥有相当大的数量,大多以加盟店形式辐射向各大城市。
2.VR游乐中心/VR乐园
然后是占地面积在50-500百平米的中型VR线下体验店,这类体验店拥有多款VR设备。从Htc Vive、Oculus Rft等主流消费级VR到万向跑步机、模拟驾驶舱等高端VR设备也有一定规模的布置,类似于一个“VR”化的大型电玩城。
VR游乐中心在规模上已经远远超过小型VR体验馆,但只有VR这一个大概念,缺少具有品牌特点的深度核心产品,相对于真正的VR主题公园概念仍然有差距。
在小编看来,此类中型VR线下体验店以超级队长的“互动体验街”、米粒影业的“米粒星核乐园”为代表,需要指出的是,类似“身临其境VR主题公园”这类国内自称达到“主题公园”级别的VR体验场,同样只能算是VR游乐中心。
3.VR主题公园
而VR主题公园虽然占地面积并不一定超过某些大型VR体验中心,但其核心“主题”两字就刷掉了大量线下体验店。在小编看来,这个“主题”并非指VR,而应该是指内容。
品牌核心产品、大空间自由行走、多人交互游乐项目是VR主题公园必不可少的几大条件,目前真正称得上VR主题公园的,只有美国的The Void与澳洲的Zero Latency。
总的来说,VR主题公园不是单纯的体验展示,其更看重的是VR游乐内容的深度。其最终目标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特有的无限拓展性,突破传统游乐设施带来的感官限制。
VR主题乐园的稀缺,主要是因硬件条件与投入产出比所限,导致整体方案不够成熟、变现前景不够乐观。以美国The Void主题公园为例,算上开发成本,其单套设备的投入接近30万美金(接近200万人民币)。加上场地、人工等额外开支,仅仅依靠单次游玩不足20人次的玩家流量,距离收回成本非常遥远。缺乏合理的盈利手段,这也是VR主题公园难以发展的主要原因。
国内资本热衷“做大做强” 大型游乐项目、VR主题公园成大方向
VR主题公园作为现今最顶级的VR线下体验模式,虽然缺乏合理的盈利手段。但从体验内容来看,也给国内的VR游乐产业链指明了一个大方向。但步子迈得大,未必就是好事,国内VR主题公园的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
典型的例子就是身临其境公司推出的“身临其境VR主题公园”,其目前在做的大型VR互动场景就大量借鉴了澳洲Zero Latency的VR主题公园模式,采用佩戴头显连接计算机背包配合室内定位技术来实现大场景多人交互。
虽然身临其境一直声称是全球第三家VR主题公园,但小编并没有将身临其境划入VR主题公园的范畴。对比专心在本地发展多年的The Void与Zero Latency两家VR主题公园,身临其境号称年内400家分店的目标很难让人相信是在做“VR主题公园”。
观察其现今开设的线下体验店也远远达不到“VR主题公园”的规模,只不过是大一点的VR游乐中心而已。而年底将至,身临其境VR主题公园对400家分店的目标却从未发布过任何数据。根据业内人士看法再结合VR日报小编统计的各大城市分店数量,“身临其境VR主题公园”能否在年底达成200家都难说。
除开身临其境外,还有幻影星空、玖的等不少以VR体验馆起家的VR公司投身VR主题公园领域。但总体规模与解决方案仍难以与The Void与Zero Latency这两家真正的VR主题公园相比。VR日报认为,国内市场对VR主题公园的接纳能力还是未知数,短期内很难出现真正的国产VR主题公园。而目前打着“VR主题公园”名号的VR体验馆不过是借着这一名头扩大影响力而已,其本质仍然是VR游乐中心级别的中型VR体验店。
大型VR游乐设备投入成本高 市场更替快
从另一方面来看,即便是蛋椅这种体验店最常见的VR设备,售价也在2万-8万之间,某国产VR万向跑步机套装的起步价为6-8万。高端点的Nibiru 4 轴飞行模拟空战座椅,价格则高达30万以上。如果大家多留意这类大型VR外设的厂商,会发现其中不少都是由传统电子游乐设备厂商转型或是跨界合作的产物。大量传统游乐设备厂商转型VR游乐项目,合作开设连锁品牌授权服务,同时行业内对于这类产品缺少一个有效的制度标准,导致VR游乐设备价格虚高。
按照目前的行业价格,开设中等规模的VR游乐中心,与同级别的电玩城相比,成本要高出5-10倍。如果想达到或接近VR主题公园水准,这个价格还要翻一翻。再加上大型VR游乐设备一般都需要特别定制的VR游戏,而VR游戏的开发成本要远超普通的电子游戏,综合起来的总体价格将会相当惊人。
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这就导致大型VR游乐中心、VR主题公园的收费并不便宜,根据小编了解,已经投入运营的澳洲Zero Latency主题公园单次游玩价格为88澳元(约合人民币455元)。而等级底一级的“身临其境VR主题公园”单次游戏项目的游玩价格在70-150元之间,按照游玩时间综合来看,30-60分钟左右的游玩成本大概在300元左右。相对传统娱乐项目来看,大型VR游乐体验的花费还是较为昂贵的。
另一方面,因为VR正好处于爆发期、更新快,大型VR游乐项目的游戏内容在一年左右就会被主流VR游戏甩下相当大的差距。这对于高成本的大型VR游乐项目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因素。目前来看,这类大型VR游乐场所的消费群体以图新鲜的首批玩家为主,如若游乐内容、硬件体验的效果跟不上主流消费级VR的发展,在一段时间后就将流失大量用户。
游乐行业“正规军”入局 或完善VR室内产业链
虽然国内VR线下体验的发展遇到了不少阻力,但随着室内游乐行业“正规军”的入局,有望改变VR游乐设备参差不齐、VR体验店质量不一、缺乏成熟商业运作等行业乱象。
10月20日,中国游艺机游乐园协会宣布成立了虚拟现实产业分会。这或将为改善VR室内娱乐行业,打开一个缺口,结束各自为战的“游击”现象。
总的来说,虽然VR行业发展速度不及预期水平,但VR线下体验馆仍然是目前实现C端变现最为直接的手段。经过市场筛洗后的VR线下体验将淘汰一大批质量不佳的低端、小型VR体验馆,最终生存下来成功实现商业化发展的只有资源分布合理、保障高质量游玩体验的中大型综合性VR体验馆。
虚拟现实概念股:水晶光电、联创光电、歌尔声学、佳讯飞鸿、暴风科技、乐视网、盈方微、奋达科技、华力创通、爱施德、汉麻产业、利达光电、凤凰传媒、凯乐科技、易尚展示、丹邦科技、川大智胜、联络互动、奥飞动漫、慈星股份、欧菲光、深天马A、三安光电、银河生物、华讯方舟、顺网科技、天音控股、华闻传媒、弘高创意。
虚拟现实概念股
那么问题来了:最值得配置的虚拟现实概念股是哪只?即刻申请进入国内首个免费的非公开主题投资交流社区概念股论坛参与讨论!
申明:本文为作者投稿或转载,在概念股网 http://www.gainiangu.com/ 上发表,为其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决策请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