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反身性:金融监管与失衡的市场

2015.10.22 11:59

2015-10-22 11-54-28

在金融界,最有趣也最重要的反身性,发生在监管机构和金融市场之间。

谈及这一话题,首先有必要重新介绍一下索罗斯所推崇的反身性理论——

与假设市场总是准确地反映现实的有效市场假说理论不同,反身性理论认为,就市场价格表达未来偏向的含义而言,市场总是带着偏见。但失真在两个方向上都起作用,不仅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存在偏向,同时,他们的偏向也影响着交易活动的进程。

索罗斯本人在谈及反身性的影响时是这样说的:“正是由于参与者的认知的缺陷与生俱来,实际上不是目前的预期与将来的事件相符合,而是未来的事件由目前的预期所塑造。”

金融监管与失衡的市场之间存在反身性关系:

金融市场有一个缺陷:它天生不稳定,金融市场需要主管当局的某些监督,主管当局也有维护或重建稳定的责任。然而,由于市场不趋于均衡,所以容易阶段性地产生危机,金融危机导致监管改革,中央银行和金融市场的监管法规就是这样产生和发展的

金融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都在不全面的认识基础上运作,这使它们之间的互动形成了反身性关系。

虽然泡沫只是间歇性地形成,但监管机构和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持续进行的。任何一方的错误理解一般会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因为市场的反应会给监管机构提供有益的反馈,使其纠正自己的错误。但有时错误被证明为自我肯定,因而形成恶性循环或良性循环。这样的正反馈环在某种程度上与泡沫现象相似,即最初是自我强化,最终完成了自我毁灭。监管机构对阶段性金融危机的干预,在“超级泡沫”的发展中的确起了关键作用。这一泡沫曾在2007-2008年破裂。

人类所有的构思天生都有缺陷,政府管制无效的事实,并不保证没有政府管制会运作得更好,市场机能之所以会变得比其他的安排好,是因为能够提供回馈,并且容许错误改正。

无形的市场之手背后隐藏着人类机构的有形之手,即制定规则的政治程序。这里就出现了代理问题,也出现了市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矛盾。但市场仅适合作个人选择,而不适合作社会决策。市场允许个人参与者进行自由交换,但不是为进行社会选择而设计的。

市场机制的真正价值在于提供了参与者由此认识自身观念谬误的标准,不过,同样重要的是应该意识到市场所给出的标准是什么样子的,即绝不可能完全正确,总是同流行着的偏见结合在一起,如果参与者们迷惑于市场的一贯正确性,那么他所接受的反馈必定是误导的。实际上,对市场能力的盲目信任将导致市场更加的不稳定,因为一旦参与者们认识到市场总是存在着偏差,修正过程的周期就会缩短。而人们越是信任市场,市场偏偏越是不能发挥效力。因此,鉴于市场有产生泡沫的倾向,金融监管机构必须承担起防止泡沫变得过大的责任。

由于市场的潜在不稳定性,除了影响市场个体参与者的风险之外,还有系统性的风险。为了控制资产泡沫,仅控制货币供给是不够的,还必须控制信贷的可得性。

而反身性概念和信贷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缘分:信贷取决于预期,预期涉及偏向,于是信贷成为偏向介入历史过程并发挥因果作用的主要渠道之一。信贷似乎与一种独特的繁荣/萧条的反身性模式相关联。这种模式是非对称的,繁荣是长期的、逐渐加速的,而萧条是突发的,并且往往是灾难性的。

0 0 0

东方智慧,投资美学!

我要投稿

申明:本文为作者投稿或转载,在概念股网 http://www.gainiangu.com/ 上发表,为其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决策请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

< more >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0-9
暂无相关概念股
暂无相关概念股
go top